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丽明工作间

画地为牢,周围有镜子,人在里面,干活、自恋、或自省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好友关于文学选材问题的意见  

2014-11-24 19:27:30|  分类: 文字爱好者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韩青的跟帖与我的回复
11月16日韩青对我的日志《在老师的目光下溃不成曲——练琴日记15》评论道:
分了几次读完这几篇新贴的练琴日记,回想这部日记的通体,叙述的空间层次,似乎渐强渐长起来,开初,手指间的诸般种种,是事务化的关联,渐渐投入意识的波心里,再一一从意识,以及对意识活动的警觉之中——荡漾回来,读到最后,作为读者的收获,便是在细微的手指关系运动上,看到了意识空间与文字空间纠结交织的层次感了。——之所以说,是分了几次才读完,一则近来伤风感冒心绪涣散,二则是因为你的文字已经能把一根手指头掰出三个故事来讲了,这种叙述的结构与节奏感,让我觉得它是可供读者随时出进的文本了。
我回复:
没有悬念,但一路艰涩地继续往前走,我在文字里走的动力是靠练琴这个动作带动着的,不是靠文字本身带动着,弹琴的瘾没有变成文字的瘾——这是不是读者难以读下去的原因?

韩青回复:

老天,我的错别字真是多。“通体”想说的是“通篇”,其他的需要准确表述的词字也多有可调整改动之处,正如我在人前常常语无伦次说错话,且不去辩析了。今天又跑来看你博客,开始要想你这一大组练琴日记的文字动机和写作动力了,这也是跟你上一句中的“动作带动”与“文字本身带动”有关。原则上,这练琴日记与你写老爸老妈一样,是一种对事物间的肌理关系的整理。而之所以没有看老爸老妈故事的读者多,我认为除了经验的共鸣之外,还有一个文字的叙述导向,写爸妈是通过文字导向人际深处的,有普世化的启发意义;而练琴日记则是导向自身平衡(主要是你与你的手指,偶尔有你与曲谱和琴键之间),而这一类的经验,从现象上来说,虽然推而广之也有普遍性的存在,却是太过细微了,也不怎么有情节化的表达。你不是自己也写过吗,人们更容易关注有情节的东西。有情节的东西,表述起来有段落,有起伏,结构与节奏都让人觉得轻松而愉悦。呵呵,啰嗦半天,无非还是那一句:这一组那一组,文字领受的任务不同。

我回复:

写爸妈也是为了导向自身平衡的,不过兼能导向人际关系。写练琴是为了探索怎么样才能让手指与意识协调。对我来说,其实都一样,什么地方不通,我就写什么。

11月18日韩青对我的日志《“掩耳盗铃”的真正寓意——练琴日记17》评论道:
嘻,有了老师与同学,你与弹琴这件事的关系,明显具有了他者的目光介入。文字叙述里的事务陈述,多过肌理剖析了——呵,这并不是对错是非之别——你给文字的任务不同,读者的领受之情和承担之意,也自然有别啦。
我回复:

有老师和同学的部分,可读性就强一点了。

11月18日韩青对我的日志《五线谱:另一个国度的语言——练琴日记16》评论道:
五线谱、简谱、唱、手指,甚至还有更多,像一条多条车道的几辆汽车要走齐整,哈,真是够你忙了。可是,它们都是指向的声音(我说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声音,不是作为旋律曲调之类的音乐)。作为练琴日记的主要现象主体,声音,在你这组文字里少有出现。记得我跟老曹一起,做的与说的,包括曾经跟她学的,天地诸般事务都归到“声音”上说话。当然,这仅是个人经验。

我回复:

是的,我不是说了“掩耳盗铃”了吗?过于关注手指动作的顺与不顺,就忽略声音了。只有一次,就是刚给琴调过音以后,因为差别太大,就注意到声音不同了。
 
王吉鸣的来信
刘丽明:
上次在说了你的练琴日记阅读感受后,一直也还会想我没找到感觉最主要是什么原因呢?你的意见似乎比较明确和肯定,以为不存在题材问题,这引发题材问题摆在心里面捂着,现在把想到的说说。首先以为题材以及素材本身是有合不合适的。文学不当以科学、技术、学问学术等之类的作为对象,而只能是所有已然有的各门类学问之外的或说剩下的关于人的种种,这应该已经是一个定论了吧;如果当你的主角是一个科学家,他的研究内容作为描写对象就肯定是不合适的。由此引出第二点,题材出不了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,此存在与彼存在彼物彼事的牵绊拉扯中,此在的每一个行为乃至每一个心理悸动,皆是人的存在之网中的一小节一小结,皆连着扯着他节他结,如果视角仅仅着眼于此节此结,或此结此节的相连接者比较牵强的话,它们作为题材或素材就可能逼仄枯燥干瘪或脱臼。也就是说一个题材中缺乏足够的素材,或者素材的相关性欠缺,那也是不甚合适的。再一点,每一个作者会有相应于自身更为合适的题材。这好比一个厨师完成一桌菜需要几个前提:食材、佐料、设备(火力、砧板、快刀之类)、技艺(如熊掌海参鱼翅的泡发技巧)等等,故此,每一个作家会有合于自己的选材,有擅长和不甚擅长的,似乎未见到“通吃通兑”的。看到毛姆说,没有哪个作家能从一条矿脉中开采出超过限额的矿石,我以为是中肯的。

上你的博客我注意到你有将练琴日记的后面几篇发出来了,很想读完再给你邮件的,但是因为要走,莫名其妙地会有一些事情冒出来,但是心里面却很难把你的作业搁置在一边,所以还是先完成它比较舒服。先前想这个问题时似乎蛮清楚了,到这会儿要把它们写出来,我发现蛮困难的,真的,要不是当作业完成,我没法子写下上面的文字。我将就着写,你将就着看看吧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吉鸣2014年11月22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82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