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丽明工作间

画地为牢,周围有镜子,人在里面,干活、自恋、或自省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请教专家之前的踌躇——练琴日记13  

2014-11-11 18:48:21|  分类: 练琴日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2006年10月5日
同事陈说,她儿子的钢琴老师很好,她可以带我去认识一下。我很高兴,但是也有点犹豫,不知道这会不会促进我去拜一个老师。我有一次跟着李上她们那个成人钢琴班的课,看她还课,我假想老师的眼光如果这么盯着我,我一定会紧张出错。直到今天,我都没有把练琴作为一个打算坚持下去的学习项目。我指望自己哪天弹着弹着就自生自灭了。而一旦有了师生关系,这个追求就明确化了,我便要走上追求技艺的道路了,追求技艺也追不上了,只能追求娱乐。娱乐当然很好,但对我来说,快感不够白热化。
当然,把我独自摸索中的那些问题在专家面前曝一下光,看看成像的结果,还是有诱惑力的。

2006年10月6日
昨天晚上睡在床上,我忽然想到了一种姿势,我看见杜也有过的,那种姿势给我一种美的感受。
它是这样的:每当一根手指触键的时候,其他手指会轻微地震颤着弹起,但随即就落下,仿佛整只手是一个充了气的五指形的气囊,这边因为触键使表面受到按压,气就挤到其余的几个末端,将那几个末端鼓荡一下。
这种姿势里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把我吸引住了。那隐隐的兴奋,跟我写作中的某一种经验很相似,写作时我会有这种情景:忽然感觉到有一个方向可以走通、具体还不知怎么走、智力上还一窍不通、比智力敏感的情绪已经不由自主地骚动起来。我恨不得马上起来到琴上去试验,半夜三更的,我只能在床杠子上敲我的手指。

2006年10月9日
几天来,我反复地、有意识地模仿那种好看的手的姿势,要很慢很慢地弹才行,否则,哪有空隙让不触键的手指向上震一下再往下落一下呢?尽管弹得很慢,每个手指弹下去的景观也不一样,有的就能让其他手指很自然地震颤与放松,有的就辐射不出这种弹性,要靠我有意造出来,就像有些喜剧没有自然的笑,雇一些人专门在底下制造反应一样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?现在让我接着那个五指形气囊的比喻往下想。不触键的几个手指受到气的鼓荡,这鼓荡的力量其实不是来自触键手指表面受到的按压,相反,按压是不对的(我之所以悟到这个不对,是因为模仿按压就模仿不出迅即的放松,因此,要找到如何用力的正确途径,我们不妨从如何放松这个角度去切入),弹琴的用力方法,应该是弹。某手指先要抬高,使指掌关节紧张起来,这种紧张也连累到其他手指的指掌关节,当该手指从指根发力时,其余手指的指掌关节也同时把受其牵连的紧张向各自的指端发送,发力的手指将力量发给了琴键,其余的则将紧张释放到了空中,造成轻微的震颤,发力的手指弹响琴音后,指掌关节立即就放松了,不触键的手指也随之放松,它们就这样跟着触键的手指做了一套无用的动作,虽然无用,却表明了手指之间呼吸与共的活的关系,有弹性的和不僵死的关系。所以看起来很美。
假如指掌关节不会发力,是靠指端按到琴键上的,这种按的力就不可能很快地放松,因为按下的音不够响,为了弥补声音上的缺憾你会下意识地抵住琴键、延长用力,就像装在火车卧铺车厢走道边上的折叠椅一样,它跟你的关系是非常现实的,它不会在你暂时离开、稍加放松的时候,为你保留一会儿你在的时候的姿态的,它要求你不离不弃地跟它保持有形接触的紧张,这是一种慢性的紧张。假如一个人起身,让给另一个人坐,有些人就随它弹回墙上,情愿让接替他的人再用点力把它扳下来,有些人则喜欢不停地按着,等另一个人接手,力与力之间没有空隙。
我以前对这点没有意识,不知不觉就做了“按”派,坐火车的时候,我就是属于想省力气的人,不想让小椅子弹回去再重新扳下来,所以我希望别人按着交给我。练琴的时候我也觉得高抬手指很累且没有必要,但我这样的“按”派,不如“弹”派可以创造出空灵的声音空间,因为我根本“空”不了,我要比“弹”派付出不能放松的成本,而放松,是经验不足的人最容易忽略的。
我忽然想到了我在练琴之初对呼吸的担心,很可能我是觉得自己的两只手不停地在琴键上按按按按,手指连着手指把按的力接续下去,光是往一个方向呼,不能有吸。这虽然是想象的情景,实际上呼吸并没有与手指的动作紧密结合,但这种想象就像梦中的情景,虽然没有在现实中出现,无疑也是现实中手指动作的张弛无道引起的。

2006年10月10日
陈要到周日才带儿子去还课,还要等几天。
我突然有点着急地想见一见那位郑老师了,因为这两天冒出来一些想法,我自认为很重要,迫切地想从专家那里得到验证,虽然我经过反复思量,还是有点把握的,我难以想象这些体验会被专家否定,可还是需要验证。
借助于对一个美的手指姿势的模仿,我找到了发力点这个问题,高抬手指,大概就是为了锻炼指掌关节发力的能力和习惯,力量由这里发出,经过一小段路程,到达指端,释放于琴键,这个方向是由内而外的,是顺的,如果发力点在指端,把紧张感倒着往指掌关节、腕关节、甚至肘关节、肩关节那里送,那个姿势肯定难看至极。
发力点,这大概是很原始的问题吧?
我的左手的四指夹在三指和五指的中间,经常不抬手指就往琴键上按,它很少从指掌关节发力,因此它的独立性是最差的,也是最笨的。右手的四指和五指也有同样的毛病,尤其是五指,用指端按住琴键,把肌肉的紧张倒推给手臂承担,它自己一副无辜的样子,貌似很轻灵地按着琴键——我现在才明白,右臂的酸胀感不是因为它主动发力,而是因为它被动受力,小手指与琴键僵持全赖它撑着,连续撑的时间一长(比如练习1、2连弹4遍),我就必须停下来,把右臂甩一甩,就像甩一甩从发烧病人身上抽出来的体温计一样,把淤积在手臂外侧的、使手臂肌肉无法放松的力,甩过手腕,甩回掌心。

2006年10月11日
今天练琴,对照我在8月26日写下的问题,不错,根源大部分在左手的四指和右手的四五指身上。
我想起曾对右手臂执行“累死它”的政策,来惩罚它对右手四五指包办代替、画蛇添足的支援,现在看来,是错怪它了,幸亏我奉行这个政策只有两天,看来一个文不对题、果不对因的政策,的确是很难奉行下去的。

2006年10月14日
陈告诉我,明天郑老师有事,她儿子不去还课了。
我只好继续自己体会了。好在我已经摸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,这两天,通过加强那三个最差的手指的训练,我写下的那些问题,似乎有解决的希望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7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