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丽明工作间

画地为牢,周围有镜子,人在里面,干活、自恋、或自省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老年人的不幸  

2011-07-17 12:14:18|  分类: 我爸我妈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一个邻居告诉我,她的一个朋友看了我的博客,很佩服我的孝顺,说我愿意接父母一起住,她就做不到。我心想,哎哟,这真是一个误解,她要是能听听我爸妈的意见,就知道我离孝顺两个字可差得远呢。

前两天我妈妈回她自己的家住两天,我爸爸忽然煞有其事地让我妈妈来交代我,要我对他多关照一些。我当即就反感,我怎么不关照了?他哪件必须要我做的事我没做?无非是下午吃水果的小碗没有及时收掉,擦嘴的纸没有及时扔掉,轮椅没有每天擦而已。我会对他频繁地使唤我表示不满,这些事不用他指挥我,我自会一道处理,他则按照我妈妈做事的频率来要求我。我跟我妈又不是一种人,我妈是哪里有一点不整齐就要弄整齐,随时随刻,眼里不容沙子。实际上,在平常的日子里,我爸也接受了我这种密度较粗的关照形式,只不过那天下午,我弟弟弟媳妇都来了,在那种氛围中,他受到的关注比较密集,也就生起了对我的额外要求。老年人和小孩子一样,他们需要的关照就像吸星大法,恨不得把我们吸在他所有的程序里,随伺左右,但小孩子是冒险的,像钱静的孙子不管不顾地翻跟斗,吓得钱静一刻也不能离,老年人对我们就没有这种控制力,他那衰老的过程充斥着无奈和无聊,也不像孩子的成长过程具备新鲜的吸引力。所以严格地说起来,老年人的不幸是很难获得同情的,理智上的理解不等于感情上的认同,所谓同情,就是要进入相同的情境,有谁愿意让自己进入与老年人相同的无聊无奈的境地呢?

其实我对我爸也不是没有愧疚,但不在这些地方。回避随伺左右、为他做鸡毛蒜皮的小事,我倒是理直气壮的,但回避他的内心,则让我惭愧。我与我爸的交流只能依托事情的交接,当我没有事情要关照他,只是为了打个招呼时,我不能看他的眼睛。早上去他房间,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,我不能用一种充满阳光的心态,微笑而坦然地向他道早安。那是尴尬的一刻,我敷衍地笑一笑,拎着他的尿壶尿桶赶紧逃离。为此我甚为自责,可我就是无法勉强自己的表情。

只有我的弟媳妇,能让他露出真心而放松的微笑。她给他理完发,说一句:好!漂亮的小伙子!我们大家都笑。可我爸脸上掠过的光亮,也比以前短暂多了。有时,我看见他做了一件平时需要我们做的事情,只要这件事不会给他带来危险,我就表扬他,不错嘛,很了不起嘛!这时他会笑得比较夸张,对我使用幼儿园老师的鼓励方法表示默契。但我和他都知道,他灵魂里的绝望是无法拯救的。

所以,反倒是怨恼的情绪表现,在我们之间更为真实。比如,他坐在饭桌旁,等着我和我妈给他的碗里夹菜,我们会为了哪块肉烂,哪块鱼没有刺,哪种菜嚼得烂而费斟酌,有时夹进碗里又换,费的时间稍长一些,我爸就在旁边露出烦厌的表情来了。我说:怎么啦?为你好!口气也是不耐烦的。如果我像哄小孩一样好脾气地说,好了好了,就好了。他的气只怕越生越大。冲他一下,他反而平和了。

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,里面有一个关于不幸的观点讲得很好,它说不幸与痛苦是两码事,虽然它们是紧密相联的。为了信仰而受苦受难的人,他们有痛苦却非不幸。不幸者是在痛苦中感受不到痛苦的价值而使灵魂受伤、失去了内心温暖的人——大致是这个意思。

这与生命力是否健旺应该有关系。我想,假如一个人不能在身体健康时注重精神的完美程度,那么,他在衰老与病痛中,就会不知不觉地落入不幸。

这是因为人的肉体的本性与动物相同,在动物当中,那些受伤或衰老的无辜的躯体,常常会遭到同类的蔑视和攻击,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力量,也是一种自然规律,老弱病残或多或少会让人看不起,被这种规律作用着,一切反感或憎恶的情绪,在自己成为老弱病残时,也会转向自己。长时间的不幸,其惰性的毒素还会使灵魂成为不幸的同谋,以至于自愿呆在不幸的境地里,救出来了还会落回去,甚至会对救他出来的恩人以怨报德——顺着肉体的本性,就会把灵魂带到如此卑下的地步。

我爸曾在68岁时遭遇一场癌症,那个时候,他还有力量保持生命的骄傲,手术前一天,他自己到外面理个发,回来后坦然地对我们说,万一有什么,我活到68岁也可以了。他宽宏地接受命运的决定,让我们心生敬意。时隔20年,又经历了几场大病以后,这种宽宏消失了,他开始蔑视与气恼自己诸事不便的身体,甚至会对耐心护理他身体的人发泄不满,因为你所同情的,正是他所看不起的。此时的老年人找不到生死之间的立场,他一方面恐惧死亡,另一方面又不感激上帝还让他活着。

我找到了那本书,是一本与基督教有关的哲学书《在期待之中》。作者的思想极为明澈。她认为对不幸者的解救有两种:把不幸者当作行善的一种机会,给饥饿者面包,是很平常的,这种施舍,假如类似购物行为,那只是自身权力的扩展,所谓以上帝名义、为上帝而爱他人,纯属欺人之谈,即便有这类说法,上帝也不会显灵。只有那种弃绝自我、自愿接受不幸,将心比心,参与到不幸者所处的无生气的状况中,才是脱离了自然规律的超自然的行为。有了这种创造性的关注,命运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,就会在接受不幸的意愿中构成一体,使不幸者真正地活起来。那么,不必想到上帝,上帝自会在他们的目光相遇处显灵。

作者又说:弱者对强者的同情是自然的,因为弱者在置身于他人地位的同时,获得一种想象的力量。强者对弱者的同情是相反的行为,因而是违情背理的。

我只有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可以进入超自然的同情,面对人就做不到。但是我想这是我的机会,我应该趁着这个机会,修炼自己的精神,为了我爸(凭着他与我的默契,他会感觉到我的变化),同时,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18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