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刘丽明工作间

画地为牢,周围有镜子,人在里面,干活、自恋、或自省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中医的语言特征  

2016-03-29 13:48:32|  分类: 生命八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我这么多年写文章、编稿子,有一个评语最叫我百口莫辩,那就是“曲高和寡”。我以前一听到这个评语,就忍不住拿报纸找人去辩:我哪里“曲高”啦?这明明是很通俗的嘛!不仅辩,自己也在尽力地改,这一阵还以为改得很好了,谁知评价依然如故。我就像被它咒住了,百般逃也逃不开。有同情者说,你不能让这个议论蔓延,否则对你不利。我知道不利——大众媒体,你负责的这一块被你搞得“和寡”了怎么行?问题是辩有何用?说你“和寡”的人,他也没有统计数据,即便统计过一年,也未必统计过三年、五年……可中国人的思维就是这么直接,不必有那些数据,他就可以给你定了性。我曾在《从霍金讲到中医》一文里说过,西医的语言是定量信息或数字信息,中医的语言是定性信息或模拟信息,与前者论辩,你还有道理好讲,可以商榷;与后者论辩,则没有平等地位,要么它处于强势,你只有自己去悟、去反省的份。要么你处于强势,你让它拿出科学证据来,它就有口难辩,中医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。
我也不知道这一回的又被人说,是不是跟我热衷于谈中医有关,我是被中医的形象化思维及其认识人体的神秘路径所吸引,才开始了“中医之美”的旅途的,我压根没考虑中医在社会上成了弱势话语,很多中青年读者既看不懂,也不感兴趣,而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响则让我看到了其中积聚的不平衡。现在我只有一意孤行地谈下去。而具有反讽意味的是,我要不要与评价我“和寡”的思维定势争论下去呢?也许我应该按中医的方式来,放弃争论,反省自己。
反省的结果是,他人的思维定势不算冤枉我:我的确不知道如何使自己“和众”。有人开导我:你要想想大众想读什么?我说,我不知道大众想读什么,我只知道我自己想读什么。我反问他,大众是个抽象的上帝,你知道大众想读什么?他说:很多呀,那么多热点,你都可以学可以跟呀。
可是跟热点的人要眼明手快,我不行。巴甫洛夫确定了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,这种人应该是活泼型的。其特点是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而容易转化,能敏捷地适应外界变化;兴奋型的也可以,其兴奋过程略强于抑制过程,能兴奋得奔放不羁;抑制型的(弱型)就不行了,胆小畏缩,反应缓慢,过强的刺激会引起疲劳,甚至引起神经衰弱。最后一种是安静型的,兴奋与抑制过程都较强,但两者转化困难,平衡而不灵活,反应也较为迟缓。
我想我总体上可能是安静型的,但是在神经活动的过程中,则四种类型都能经历。先是弱型,热点不觉热,冷点不觉冷。然后,假如这热点持续刺激,就兴奋起来,直到不能遏制,然后就神经衰弱,睡不着,几天几夜处在莫名的无以解脱的亢奋中,脑子重得一片污浊,大量的代谢物找不到出路。每回我都想,这回大概是死定了,转化不成文字了。每回都恨不得马上卸任不干,好在崩溃前夕还有一丝沉着尚未失去,相信总有灵感救我出水深火热,复归安静与平衡。
我被自己的节奏禁锢着,与他人的时间观念错位,被固有的方向禁锢着,与他人的空间观念错位。我从不怀疑一意孤行地走下去,哪怕方向反了,也能走通,因为地球是圆的,所以“和寡”与“和众”没有分别。我不考虑受众问题,别人就不得不替我老把这根神经提着(倒是我把别人给累着了)。而更为奇怪的是,我虽然被这个要求磨了多年,我所在的系统居然也容忍我毫不改正地混下来。要是在数据系统中,以收视率说话,我会很紧张末位淘汰制,而在这样的形容词系统中,说你“和寡”,你自己去悟,你要是至死不悟,它就很有弹性地宽容你,还给你平台让你发挥,这是多么地“以人为本”!以这个经验,去体验中医的系统,其玄妙无穷的魅力真是很实在的啊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